提到全揮桿動作時,大多數球友會很推崇職業選手的表現。許多高爾夫的教學內容也會以職業選手的揮桿動作做範本,由教練來分析有哪些部分做得特別好,提供球友作為學習的參考。甚至不少教練也會在上課時,將一般球友的揮桿動作與職業選手做對照,當作修正時的模仿對象。
問題是這些職業選手們的揮桿動作,一般球友是否能學得起來呢?如果練習量或體能條件都有很大差別,那球友們是否應該模仿或學習職業選手們的揮桿動作呢?
職業球員的揮桿方式或習慣,通常是在追求揮桿速度與擊球表現時,透過持續練習所發展出來的方式。每個選手的體型、身體特徵與運動反應不同,所以即使打出來的球都一樣漂亮,但每個選手的揮桿方式都會有點不同。
例如老虎伍茲是21世紀成就最高的選手,然而在職業賽場上,沒有人的揮桿會跟老虎完全一樣,即使這些新生代球員從小看著老虎伍茲長大,甚至想過要模仿老虎的一舉一動,但他們最終所發展出來的揮桿方式,往往會有自己的特色,即使是老虎伍茲的兒子,揮桿的樣子也跟他老爸不太一樣。
例如目前世界球王薛福勒在揮桿時,右腳會有一個往身體後方滑動的特殊動作。從揮桿理論來看,這個動作有助於避免右髖往球的方向衝出,更容易在通過觸球時維持好上半身的前傾角度。從力學原理來說,往身體後方移動的右腳,剛好與身體轉動下桿的方向相反,有助於穩定軸心讓身體更容易發力轉動。
這樣有點特殊的動作,其他選手要模仿的話也做得到,但是打出的效率與穩定度,就絕對有天壤之別,當然也不可能拿來套用。這是因為薛福勒從小就開始這樣打,身體已經深深記住這樣的運動模式。其他人即使完全按照他的動作來做,沒有相同的身體條件與習慣反應, 當然做不出相同的效果。職業選手揮桿方式的參考價值,在於他們透過自己擁有的揮桿,在球場上能打出想要的球路效果並獲得成功。如果想要打出類似的效果,像是更快的出球速度、帶左弧的彈道或是能停球的短桿,都可以用他們的動作來參考。
可以參考職業選手的內容,除揮桿動作外還有選手的預擊流程、瞄球設定的習慣、維持節奏的方式,這些可能是更具價值的部分。揮桿好的培訓球員很多,但能夠成為職業選手的都是能在比賽場上存活的人。你無法模仿選手的揮桿動作,但絕對可以複製他們為了在場上打出好成績時,所養成的良好擊球習慣。